(资料图片)
起源与发展:撕拉片诞生于上世纪 40 年代,由宝丽来创始人埃德温・兰德发明。在当时,它堪称即时成像技术领域的先驱之作,这项技术盛行于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。后来,因设备笨重以及数码技术的冲击,撕拉片销量锐减。宝丽来于 2008 年宣布停产所有撕拉片,富士也于 2016 年停止生产。
成像原理:撕拉片由拍摄感光的负片和带有药水包的成像正片组成。拍摄时,光线通过镜头聚焦在负片上形成潜影。当胶片从相机中抽出时,相机内部的滚轴会碾破药水包,使药水均匀覆盖在负片和正片之间,经过显影,负片上的潜影转化为可见影像并转移到正片上,最后撕开负片和正片,就得到了一张完整的撕拉照片。
特点:
即时成像:拍摄后无需像传统胶片那样进行复杂的暗房冲洗,只需经过短暂的显影和定影过程,就能直接得到照片,满足了人们对即时影像记录的需求。
操作独特:拍摄完成后,需要手动将胶片从相机中拉出,“一撕” 再 “一拉” 的操作过程,赋予了撕拉片浓厚的仪式感,让每一次拍摄都充满期待。
成像效果独特:撕拉片采用传统化学显影工艺,其成片具有颗粒感、泛黄光晕,被视为 “最接近肉眼视觉效果” 的相片,且显影过程存在不可控性,如可能出现褪色、过曝、偏绿等情况,这也给玩家带来了开盲盒式的快感。
有底片可编辑:撕拉片除了得到最终成像的正片外,其负片可以经过特殊处理后扫描为数字文件,进一步保存或编辑,在色彩准确度、细节表现力、宽容度方面有一定优势。
现状:由于宝丽来和富士均已停产撕拉片,市面上仅存的相纸均已过期,正所谓物以稀为贵,其价格飙升,被网友戏称为 “纸片茅台”,即便单张成本高达数十元乃至上百元,仍受到不少人的追捧。
标签: 撕拉片是什么意思